【词语饥肠辘辘意思】“饥肠辘辘”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非常饿的状态。这个词语形象地描绘了肚子空荡荡、发出响声的样子,常用于日常交流或文学作品中,以增强表达的生动性。
在使用时,“饥肠辘辘”多用于描述一个人因为长时间没有进食而感到极度饥饿,有时也带有幽默或夸张的语气。它不仅适用于人,也可以用来形容动物或其他生物在饥饿状态下的表现。
一、词语解释
| 词语 | 饥肠辘辘 |
| 拼音 | jī cháng lù lù |
| 注音 | ㄐㄧ ㄔㄤˊ ㄌㄨˋ ㄌㄨˋ |
| 词性 | 形容词(常作谓语) |
| 含义 | 形容非常饿,肚子发出响声 |
| 近义词 | 饥饿难耐、肚饿如雷、饥不择食 |
| 反义词 | 腹饱心安、饱食终日、酒足饭饱 |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饥肠辘辘,无以自赡。” |
二、用法举例
1. 日常对话中:
- “我早上没吃早饭,现在饿得饥肠辘辘。”
- “电影看完后,大家都是饥肠辘辘,赶紧去吃饭。”
2. 文学作品中:
- “荒野中,他饥肠辘辘,靠捡拾野果维持生命。”
- “战乱年代,百姓饥肠辘辘,流离失所。”
三、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
- 误用点:
有些人可能会将“饥肠辘辘”用于形容其他身体不适,比如“口渴”或“疲劳”,这是不准确的。
- 注意点:
该词强调的是“饿”的状态,而不是“冷”、“累”等其他感受,使用时需根据具体语境判断是否合适。
四、总结
“饥肠辘辘”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描述极度饥饿的状态。它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在文学创作中也有较高的表达价值。了解其含义、用法及常见误区,有助于更准确地运用这一词语,提升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准确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