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亡齿寒的故事简短】“唇亡齿寒”是一个源自《左传》的成语,常用来比喻双方关系密切,一方受损,另一方也会受到牵连。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讲述的是晋国与虢国之间的关系。
故事总结:
春秋时期,晋国和虢国是邻国。晋国为了扩张势力,决定攻打虢国。但虢国地理位置险要,不易攻破。于是晋国采取了一个计策:先假装攻打另一个小国——虞国,以此引诱虢国出兵救援。当虢国出兵支援虞国时,晋国趁机偷袭虢国,最终灭掉了虢国。而虞国在失去虢国这个屏障后,也很快被晋国所灭。这正是“唇亡齿寒”的真实历史背景。
信息表格: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唇亡齿寒 | 
| 出处 | 《左传》 | 
| 意思 | 比喻双方关系密切,一方受损,另一方也会受到影响。 | 
| 背景故事 | 春秋时期,晋国通过假意攻打虞国,诱使虢国出兵,从而灭亡虢国,最终虞国也难逃一劫。 | 
| 启示 | 提醒人们注意团结合作,保持相互支持的关系,避免因孤立而受害。 |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形容国家、企业或个人之间的紧密联系,强调互利共赢的重要性。 | 
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古代政治策略的智慧,也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重视彼此之间的关联,防止“唇亡齿寒”的悲剧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