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金馔玉历史典故】“炊金馔玉”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成语,常用来形容饮食极为奢华、讲究。这个成语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美食的追求以及贵族阶层的生活方式。
一、成语释义
“炊金”指的是用黄金烹煮食物,“馔玉”则是指用美玉盛装菜肴。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形象地描绘了极为奢侈的饮食场景,象征着富贵人家的豪华生活。
该成语最早见于《礼记·礼运》:“五谷六畜,皆备于前;炊金馔玉,以奉宾客。”后世多用于文学作品中,借以表现权贵阶层的奢靡生活。
二、历史背景
在古代中国,尤其是汉唐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丰富,饮食文化逐渐走向精致化。贵族阶层不仅注重食物的种类和味道,更讲究用餐的仪式感与器皿的华丽程度。
“炊金馔玉”正是这一时期的写照。当时,一些达官显贵为了彰显身份,常常使用金银器皿盛放食物,甚至有人用金箔、银丝装饰菜肴,极尽奢华之能事。
三、文化意义
1. 反映社会等级制度
食物不仅是生存所需,更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能够“炊金馔玉”的人,往往代表了权力和财富的顶端。
2. 体现审美观念
古代文人雅士重视饮食的美感,认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炊金馔玉”正是这种审美理念的延伸。
3. 警示作用
后世也有学者借用此成语来批评奢靡之风,如《资治通鉴》中曾有记载,指出“骄奢淫逸,败亡之道也”。
四、成语演变与现代应用
虽然“炊金馔玉”在现代已不再常用,但在文学、影视作品中仍可见其身影。它常被用来刻画古代贵族或富商的生活场景,增强画面感和历史氛围。
此外,在当代语境中,该成语也可引申为“过度消费”或“挥霍无度”的象征,提醒人们珍惜资源、节俭生活。
五、总结表格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成语名称 | 炊金馔玉 | 
| 出处 | 《礼记·礼运》 | 
| 释义 | 形容饮食极其奢华,用金器煮食,玉器盛菜 | 
| 历史背景 | 汉唐时期,贵族阶层追求饮食的奢华与仪式感 | 
| 文化意义 | 反映社会等级、审美观念及对奢靡风气的警示 | 
| 现代应用 | 多用于文学、影视作品中,象征奢华生活;也可引申为浪费与挥霍 | 
| 语言风格 | 典雅、书面化,富有文化底蕴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炊金馔玉”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的缩影。它承载着古代社会的饮食文化、审美情趣以及道德观念,值得我们在今天继续关注与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