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出处及原文翻译】一、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二。这两句诗描绘了白雁因翅膀沉重而飞行艰难,黄鹂因语言不畅而未能发声的景象,暗喻人生境遇的艰难与表达的困难。
全诗通过描写古人遗迹和自然景物,抒发了作者对历史变迁、个人命运的感慨。此句虽写景,却蕴含深意,展现了杜甫诗歌中常见的沉郁顿挫风格。
以下为诗句出处、原文及翻译的详细说明: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诗句 |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 
| 出处 | 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 
| 原诗全文 |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 
| 注释 | - 翅低:翅膀低垂,形容飞行吃力。 - 白雁:一种候鸟,象征高洁。 - 舌涩:语言不畅,表达困难。 - 黄鹂:鸟名,常象征清脆鸣声。 | 
| 翻译 | 白雁因翅膀沉重而飞得吃力,黄鹂因言语生涩而未能发出声音。 | 
| 含义 | 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困顿、表达困难的感慨,也隐喻自己仕途不顺、壮志难酬的苦闷。 | 
| 风格特点 | 沉郁顿挫,借景抒情,含蓄深远 | 
三、延伸理解
杜甫在《咏怀古迹》中借古讽今,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表达了对自身处境的感伤。这两句诗虽未直接点明主题,但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压抑与无奈的情绪。
在文学史上,“翅低白雁”与“舌涩黄鹂”成为描写困境与表达障碍的典型意象,被后世文人广泛引用和化用。
如需进一步探讨杜甫其他作品或相关诗句,欢迎继续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