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嗤之以鼻成语解释】“嗤之以鼻”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对某人或某事表示轻蔑、看不起的态度。这个成语形象生动,常用于书面语和口语中,表达一种不屑一顾的情绪。
一、成语解释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嗤之以鼻 | 
| 拼音 | chī zhī yǐ bí | 
| 出处 | 《汉书·东方朔传》:“臣闻天下有三不祥,……今陛下年少,未尝闻大义,而好游猎,此其一也;……臣愿为陛下诵之,以戒后世。……王曰:‘善。’于是诸儒皆叹曰:‘非吾等所能及也。’王乃召张汤,问曰:‘公何以为是?’汤曰:‘臣闻古者,君主用人,必先察其志。今此子,虽有才,然其心术不正,不可用也。’王曰:‘然则何以待之?’汤曰:‘可嗤之以鼻。’” | 
| 释义 | 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的轻视、鄙视,用鼻子发出冷笑,表示不屑一顾。 | 
| 用法 | 作谓语、宾语、定语;多用于书面语 | 
| 近义词 | 轻蔑、不屑一顾、冷眼旁观 | 
| 反义词 | 尊敬、重视、推崇 | 
| 例句 | 他对那些无端指责他的人嗤之以鼻,毫不在意。 | 
二、使用场景与注意事项
1. 适用场合
- 在正式或半正式的写作中使用,如评论文章、议论文等。
- 也可用于日常对话中,表达对某人行为的不满或轻视。
2. 使用注意
- 该成语带有较强的贬义色彩,使用时需注意语境是否恰当。
- 避免在正式场合或对长辈、上级使用,以免显得不礼貌。
3. 情感色彩
- 表达的是冷漠、轻蔑的情感,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
三、总结
“嗤之以鼻”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形象地表达了对他人或事物的不屑与轻视。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广泛使用。了解并正确运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感染力。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的含义或用法,欢迎继续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