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如坐针毡是什么意思】“如坐针毡”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因焦虑、紧张或不安而坐立不安的状态。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在极度烦躁的情况下,仿佛坐在铺满针尖的毡子上一样,无法安稳。
一、成语解析
- 字面意思:像坐在有针的毡子上。
- 引申含义:形容人内心非常不安、焦虑、紧张,难以平静。
- 使用场景:常用于描述人在面对压力、担忧、恐惧或内疚时的心理状态。
二、成语来源
“如坐针毡”最早出自《晋书·王导传》:“如坐针毡,无以自安。”后来被广泛引用,成为形容心理状态的经典表达。
三、用法与例句
| 用法 | 例句 |
| 形容心理不安 | 他因为工作失误,整晚如坐针毡。 |
| 表达紧张情绪 | 她在考试前夜如坐针毡,难以入眠。 |
| 描述焦虑状态 | 等待结果时,他如坐针毡,坐立不安。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别 | 词语 |
| 近义词 | 如芒在背、忐忑不安、心神不宁 |
| 反义词 | 安之若素、泰然自若、镇定自若 |
五、总结
“如坐针毡”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用来表达人在焦虑、紧张或不安时的心理状态。它不仅适用于日常交流,也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帮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人物的情绪变化。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来源、用法和相关词汇,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其在实际语言中的运用方式,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丰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