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毛之地造句50】在汉语学习中,“不毛之地”是一个常见且富有画面感的成语,常用来形容土地贫瘠、无法生长植物的地方。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词语,下面整理了50个“不毛之地”的例句,并以表格形式呈现,便于查阅和记忆。
一、总结
“不毛之地”出自《左传》,原意是指连草都不长的地方,后引申为荒凉、贫瘠、难以开发或发展的区域。它不仅用于描述自然环境,也可以用于比喻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落后或停滞状态。
掌握“不毛之地”的用法,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生动性。以下是50个不同语境下的造句,涵盖日常、写作、教学等多个方面,适合不同层次的学习者使用。
二、表格:不毛之地造句50
| 序号 | 造句 |
| 1 | 这片不毛之地曾经是古代战争的战场,如今只剩下风沙和废墟。 |
| 2 | 农民们在不毛之地开垦农田,希望能种出一点粮食。 |
| 3 | 沙漠边缘的不毛之地,几乎没有生命的迹象。 |
| 4 | 政府正在计划将这片不毛之地改造成生态园区。 |
| 5 | 历史上,很多移民选择迁往不毛之地寻找新的生活。 |
| 6 | 虽然这里是一片不毛之地,但它的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藏。 |
| 7 | 那些不毛之地的居民生活非常艰苦,靠天吃饭。 |
| 8 | 在不毛之地建一座城市,需要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投入。 |
| 9 | 他坚持要在不毛之地开辟一片绿洲,最终成功了。 |
| 10 | 这里曾是不毛之地,现在却成了旅游胜地。 |
| 11 | 不毛之地的气候极端,不适合人类居住。 |
| 12 | 他们花了数年时间,才让这片不毛之地变得肥沃。 |
| 13 | 由于缺乏水源,这片不毛之地很难发展农业。 |
| 14 | 地质学家认为,这是一片不毛之地,没有开采价值。 |
| 15 | 他的梦想是在不毛之地种出一片森林。 |
| 16 | 不毛之地虽然贫瘠,但也孕育了独特的生态系统。 |
| 17 | 战争结束后,许多村庄变成了不毛之地。 |
| 18 | 这里的土壤贫瘠,简直是不毛之地。 |
| 19 | 他不愿意去那片不毛之地工作,觉得太偏远。 |
| 20 | 不毛之地的夜晚格外寒冷,让人感到孤独。 |
| 21 | 一些探险家喜欢前往不毛之地,寻找未知的世界。 |
| 22 | 这座城市原本是一片不毛之地,如今已发展成现代化都市。 |
| 23 | 由于长期干旱,这里的土地变成了不毛之地。 |
| 24 | 不毛之地的资源匮乏,使得经济发展困难。 |
| 25 | 他决定投资开发这片不毛之地,希望带来改变。 |
| 26 | 不毛之地的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就难以恢复。 |
| 27 | 我们必须保护这片不毛之地,防止过度开发。 |
| 28 | 不毛之地虽荒凉,却有其独特的美感。 |
| 29 | 这里的农民只能靠有限的雨水维持生计,在不毛之地艰难求生。 |
| 30 | 他曾在不毛之地生活多年,对那片土地有深厚感情。 |
| 31 | 不毛之地的夜晚星光璀璨,仿佛整个世界都静止了。 |
| 32 | 有些人认为不毛之地是人类无法生存的地方。 |
| 33 | 为了改善不毛之地的环境,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 |
| 34 | 不毛之地的风沙很大,人们出行都需要戴口罩。 |
| 35 | 他坚信只要努力,就能把不毛之地变成富饶的土地。 |
| 36 | 不毛之地的植被稀少,常常能看到裸露的岩石。 |
| 37 | 这里的人民生活贫困,因为他们生活在不毛之地。 |
| 38 | 不毛之地的冬天漫长而寒冷,几乎没有任何生机。 |
| 39 | 他写了一本关于不毛之地的小说,讲述了那里的人们如何挣扎求生。 |
| 40 | 不毛之地的地理条件恶劣,不适合大规模建设。 |
| 41 | 专家指出,不毛之地的土壤结构非常特殊。 |
| 42 | 不毛之地的动物种类稀少,但每一种都适应了极端环境。 |
| 43 | 他想在不毛之地建立一个研究基地,探索生命极限。 |
| 44 | 不毛之地的夜晚总是静悄悄的,只有风声陪伴。 |
| 45 | 这片不毛之地曾经是古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
| 46 | 不毛之地的居民世代相传,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 |
| 47 | 他经常回忆起在不毛之地度过的童年时光。 |
| 48 | 不毛之地的阳光强烈,紫外线辐射很高。 |
| 49 | 不毛之地的水资源极其匮乏,人们依靠地下水维系生活。 |
| 50 | 尽管不毛之地看起来毫无生机,但它也有自己的美丽。 |
如需进一步拓展相关词汇或语法点,可继续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