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烛夜读翻译】“炳烛夜读”出自《战国策·楚策四》,讲述的是楚国有位名叫孙叔敖的人,他年少时就勤奋好学,常常在夜晚点燃蜡烛读书。后来他成为楚国的贤相,为国家做出了卓越贡献。这个故事常被用来赞扬勤奋学习、不畏艰难的精神。
一、原文与翻译总结
| 原文 | 翻译 |
| 楚有贤臣曰孙叔敖,少而好学,晚而无妻,尝夜读,烛灭,乃以火照书。 | 楚国有贤臣叫孙叔敖,年轻时就爱好学习,年长后还没有妻子,曾经在夜里读书,蜡烛熄灭了,就用火把来照着看书。 |
| 或问之曰:“子年少而好学,晚而无妻,何也?” | 有人问他:“你年纪轻轻就喜欢学习,到了晚年却没有娶妻,为什么呢?” |
| 对曰:“吾志在学,未暇及也。” | 他回答说:“我的志向在于学习,没有时间顾及婚姻之事。” |
| 于是遂成大器,为楚之良相。 | 于是他最终成就了大事,成为楚国的贤相。 |
二、
“炳烛夜读”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勤奋学习的故事,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体现了古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孙叔敖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学习,最终成就一番事业,这种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此外,这个故事也反映出古代社会中对个人修养和品德的重视。孙叔敖不仅才华出众,而且品德高尚,最终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和人民的尊敬。
三、启示与思考
1. 学习不分早晚:无论年龄大小,只要有心学习,都能有所成就。
2. 专注与坚持:在面对困难时,保持专注和毅力是成功的关键。
3. 理想与现实的平衡:虽然孙叔敖选择了学习而非婚娶,但这也说明了个人目标的重要性。
通过“炳烛夜读”的故事,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古代贤人的精神风貌,也能从中汲取力量,激励自己不断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