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其功于一役是什么意思】“毕其功于一役”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在一次行动或努力中完成原本需要多次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这个成语强调的是集中力量、一次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常见于政治、军事、管理等领域。
一、成语含义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毕其功于一役 |
| 拼音 | bì qí gōng yú yī yì |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二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后引申为“毕其功于一役”。 |
| 含义 | 在一次行动中完成原本需要多次努力才能达成的目标。 |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集中资源、一次性解决复杂问题的策略,如改革、战争、项目执行等。 |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带有褒义色彩,强调效率与果断。 |
| 近义词 | 一举成功、一蹴而就、一劳永逸 |
| 反义词 | 事倍功半、拖泥带水、屡战屡败 |
二、成语解析
“毕”意为“全部”,“其功”指“他的功绩”或“目标”,“于一役”则是“在一次行动中”。整体意思是:将所有的努力和成果都集中在一次行动中完成,不留给后续更多机会。
这一说法最早见于古代战争中,强调士气的重要性。比如,在战斗中,如果第一次进攻未能成功,第二次士气会下降,第三次则可能失败。因此,古人提倡“一鼓作气”,即“毕其功于一役”。
三、实际应用举例
| 场景 | 应用示例 |
| 政治改革 | 某国政府决定通过一次全面改革来解决长期存在的问题,试图“毕其功于一役”。 |
| 商业战略 | 一家公司选择一次性推出多个新产品线,希望迅速占领市场。 |
| 个人发展 | 有人希望通过一次考试或项目完成多年积累的目标,但往往因准备不足而失败。 |
四、使用建议
虽然“毕其功于一役”强调高效,但在现实中,许多复杂问题并不适合一次性解决。过度追求“一步到位”可能导致风险增加、资源浪费甚至失败。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适合采用这种策略。
五、结语
“毕其功于一役”是一种充满魄力的思维方式,适用于特定情境下的高效决策。然而,它并非万能,需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理解其内涵,有助于我们在面对挑战时做出更合理的判断与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