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亦乐乎是啥意思】“不亦乐乎”是一个常见的中文成语,源自《论语·学而》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原本是孔子对朋友来访的喜悦表达,后来被引申为一种非常高兴、非常快乐的状态。在日常生活中,“不亦乐乎”常用来形容事情进行得非常顺利、令人愉快,甚至有些夸张地表示“太好了,太棒了”。
下面是对“不亦乐乎”的详细解释和用法总结:
一、词语解释
| 项目 | 内容 |
| 拼音 | bù yì lè hū |
| 出处 | 《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 本义 | 表示“不也很快乐吗?”是一种反问句式,强调喜悦之情 |
| 引申义 | 形容事情进行得非常顺利、令人愉快;也可用于讽刺或夸张地表示“太好啦” |
| 使用场景 | 日常口语、书面语中,多用于表达开心、满足、满意等情绪 |
二、常见用法与例句
| 用法 | 例子 |
| 表达高兴 | “他今天考试得了满分,真是不亦乐乎。” |
| 表达顺利 | “项目进展顺利,大家都觉得不亦乐乎。” |
| 调侃或讽刺 | “你这么忙还说不亦乐乎,真让人佩服。” |
| 反问语气 | “这事儿办得不亦乐乎吧?”(实际是批评) |
三、使用注意点
- 语气变化:根据上下文不同,“不亦乐乎”可以是正面的喜悦,也可以带有讽刺意味。
- 语境依赖:不能单独使用,必须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其含义。
- 口语化:虽然出自经典,但现代人常用作口语表达,较为随意。
四、与其他类似表达的对比
| 表达 | 含义 | 语气 | 使用场景 |
| 不亦乐乎 | 快乐、顺利 | 中性偏积极 | 日常、书面 |
| 太高兴了 | 直接表达喜悦 | 积极 | 口语 |
| 乐不可支 | 非常高兴 | 积极 | 书面、文学 |
| 真够呛 | 带有负面情绪 | 中性或消极 | 口语 |
五、总结
“不亦乐乎”是一个具有文化底蕴又贴近生活的成语,既可用于表达真诚的快乐,也可在特定语境下带出调侃或讽刺的意味。了解它的来源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情感,避免误解。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或古文知识,欢迎继续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