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踉踉跄跄的意思】“踉踉跄跄”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走路不稳、摇摇晃晃的样子。这个成语多用于描写醉酒、身体虚弱或情绪激动时的状态,也可以用于形容事物发展不稳定、不顺利。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以下是对“踉踉跄跄”的详细总结,并以表格形式进行归纳。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踉踉跄跄 |
拼音 | liàng liàng qiàng qiàng |
出处 | 该成语出自《红楼梦》等古典文学作品中,具体出处不详,但常见于民间语言和文学作品中。 |
含义 | 形容走路不稳、摇摇晃晃的样子,也可比喻事情进展不顺、不稳定。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人的动作状态或事物的发展状态,常带有贬义或中性色彩。 |
近义词 | 歪歪扭扭、东倒西歪、跌跌撞撞 |
反义词 | 行走稳健、步伐整齐、稳扎稳打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句 |
描述醉酒状态 | 他喝得酩酊大醉,踉踉跄跄地走在街上。 |
形容身体虚弱 | 病愈后的她走路还踉踉跄跄,需要扶着墙才能站稳。 |
比喻事情不顺利 | 公司刚刚起步,经营状况踉踉跄跄,举步维艰。 |
形容孩童学步 | 小孩子第一次学走路,走得踉踉跄跄,可爱极了。 |
三、注意事项
- “踉踉跄跄”一般用于口语或书面语中,不宜用于正式场合。
- 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解为字面意思(如“踉跄”并非指“跳跃”)。
- 该成语多用于描述动态,较少用于静态描述。
四、总结
“踉踉跄跄”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能够准确表达人在行动上的不稳或事物发展的不顺利。在写作或日常交流中合理使用,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通过以上表格,我们可以更加系统地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用法及相关词汇,帮助我们在实际应用中更加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