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元年七月原文及翻译】一、
“秦二世元年七月”是《史记·陈涉世家》中的一段重要记载,讲述了秦朝末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背景,以及陈胜、吴广起义的起因。这段文字不仅反映了秦朝统治的暴政,也揭示了农民起义的必然性。
文章以简洁的语言叙述了秦二世继位后,继续推行严刑峻法,导致百姓怨声载道。在这样的背景下,陈胜、吴广因误期而面临死刑,最终选择揭竿而起,成为反抗秦朝的第一人。这一事件标志着秦朝统治开始动摇,也为后来的楚汉战争埋下了伏笔。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原文内容,以下是对“秦二世元年七月”的原文与翻译进行整理,并通过表格形式呈现。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 秦二世元年的七月,征调贫苦百姓去守卫渔阳,共九百人驻扎在大泽乡。 |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 正逢天降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延误了期限。 |
失期,法皆斩。 | 迟到按法律应当处死。 |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 陈胜、吴广于是商量说:“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大事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家而死怎么样?” |
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楚将,有功,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 陈胜说:“天下人受秦朝的苦已经很久了。我听说二世是皇帝的小儿子,不应该继位,应该继位的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多次进谏,被派到外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他没有罪,却被二世杀了。百姓大多知道他的贤德,但不知道他已经死了。项燕是楚国的将领,有功劳,楚国人很爱戴他。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现在如果真的率领我们这些人假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号召天下,应该有很多响应的人。” |
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 | 吴广认为他说得对。于是去占卜。占卜的人知道他们的意图,说:“您的事情都会成功,会有功劳。不过您是向鬼神问吉凶吗?” |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 陈胜、吴广很高兴,想到用鬼神来震慑众人。 |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 于是用朱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王”,放在别人捕的鱼肚子里。 |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 士兵买了鱼来煮,发现鱼肚子里有字,自然觉得奇怪。 |
又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 又让吴广到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祠堂中,夜里点火,学狐狸叫喊:“大楚兴起,陈胜称王。” |
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 士兵们夜里都感到惊恐。第二天,士兵们互相议论,都指着陈胜看。 |
三、结语
“秦二世元年七月”不仅是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对当时社会矛盾的深刻反映。陈胜、吴广的起义虽未成功,但却点燃了反抗暴政的火种,成为秦朝灭亡的重要导火索。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社会的动荡与变革,也能体会到人民对自由与正义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