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手于人是什么意思】“假手于人”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种借助他人之手完成某事的行为。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文言文表达,含义明确,但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语气。
一、
“假手于人”字面意思是“借助他人的手”,引申为“通过别人来完成某件事”。在日常使用中,它既可以表示一种委婉的托付方式,也可以带有轻微的贬义,暗示自己不愿亲自去做,而是依赖他人。
该成语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常见于文学作品、历史叙述或书面表达中。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相对较低,但在特定语境下仍具有一定的表达力。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假手于人 |
| 拼音 | jiǎ shǒu yú rén |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二年》:“其谁不知?假手于人。” |
| 字面意思 | 借助他人的手(做事) |
| 引申含义 | 通过他人来完成某事;有时含贬义,表示推卸责任 |
| 使用场景 | 正式场合、书面语、文学作品中 |
| 用法举例 | 他因忙于其他事务,便假手于人处理此事。 |
| 同义词 | 借刀杀人、委托他人、托人代办 |
| 反义词 | 亲力亲为、亲自操办、自主完成 |
| 语法结构 | 动宾结构(假手 + 于人) |
| 现代使用频率 | 较低,多见于书面或文学语境 |
三、注意事项
1. 语义微妙:虽然“假手于人”本身并无明显褒贬,但在不同语境中可能带有轻微的批评意味,比如强调“自己不亲自做,而是让别人来做”。
2. 避免误用:在口语中,建议使用更通俗的表达,如“找人帮忙”或“托人处理”。
3. 文化背景:该成语源于古代政治和军事语境,了解其出处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内涵。
综上,“假手于人”是一个较为文雅且略带古风的成语,适用于需要体现委婉表达或正式语境的场合。了解其含义与使用方式,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文化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