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生的原文和翻译】《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借汉代名臣贾谊的遭遇,抒发了对人才被埋没、志士不得志的感慨。这首诗语言凝练,寓意深远,常被用来表达对现实社会中人才不被重视的批判。
一、文章总结
《贾生》通过描写汉代贤才贾谊的遭遇,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与对人才命运的同情。诗中虽未直接批评现实,但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回顾,暗含了对现实的讽刺。全诗结构紧凑,情感深沉,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代表作之一。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 原文 | 翻译 |
|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 汉文帝在宣室召见被贬的贤臣, 贾谊的才华无人能及。 可惜深夜只空谈鬼神之事, 却不去关心百姓的疾苦。 |
三、简要分析
1. “宣室求贤访逐臣”:汉文帝在宣室(皇宫中的殿堂)召见被贬的贾谊,表现出对贤才的尊重。
2. “贾生才调更无伦”:贾谊的才华和风度无人可比,显示出他的卓越才能。
3. “可怜夜半虚前席”:虽然文帝深夜召见,但只是虚礼相待,并未真正重用他。
4. “不问苍生问鬼神”:文帝不关心民生,反而沉迷于鬼神之说,暗示统治者昏庸无能。
四、艺术特色
- 对比手法:通过“求贤”与“不问苍生”的对比,突出统治者的虚伪与昏庸。
- 含蓄讽喻:全诗没有直接批评现实,而是借古讽今,富有讽刺意味。
- 语言凝练:四句诗内容丰富,意境深远,体现了李商隐诗歌的典型风格。
五、结语
《贾生》虽为一首怀古诗,但其思想深刻,情感真挚,不仅反映了贾谊的悲剧命运,也揭示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普遍现象。它提醒人们关注现实,珍惜人才,同时也展现了李商隐高超的艺术造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