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恍惚解释及出处

2025-11-22 16:34:46

问题描述:

恍惚解释及出处,这个怎么操作啊?求快教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22 16:34:46

恍惚解释及出处】“恍惚”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语,常用于描述人或事物的状态、感觉或心理状态。它在文学作品和日常语言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对“恍惚”的详细解释及其出处的总结。

一、词语解释

词语 意思
恍惚 1. 神志不清,迷迷糊糊;
2. 对事物的认识模糊不清;
3. 心神不定,精神不集中;
4. 形容光线、色彩等模糊不清的样子。

二、常见用法举例

句子 释义
他因过度疲劳,走路都显得恍惚。 表示神志不清,注意力不集中。
夜晚的灯光在雾中显得恍惚不清。 描述光线或景象模糊不清。
她对这件事的了解有些恍惚。 表示对事情的理解不够明确。

三、词语出处

出处 内容(摘录) 释义
《庄子·齐物论》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虽未直接使用“恍惚”,但“梦与现实交错”的意境与“恍惚”相似。
《红楼梦》 “宝玉恍惚间见那女子立于窗外,似曾相识。” 直接使用“恍惚”,形容人物在梦境或幻觉中的状态。
《聊斋志异》 “忽闻有人呼其名,恍惚如梦。” 描述人在梦中或精神恍惚时的状态。
《现代汉语词典》 “恍惚:指神志不清或对事物认识模糊。” 现代汉语标准解释。

四、词语演变与文化意义

“恍惚”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代哲学和文学作品中,多用于描述人的精神状态或自然现象。随着语言的发展,它逐渐成为表达模糊、不确定、梦幻等情感的重要词汇。在现代汉语中,“恍惚”不仅用于描写人的心理状态,还常用于描绘视觉、听觉等感官体验,如“声音恍惚”、“光影恍惚”。

五、总结

“恍惚”是一个富有诗意和哲理的词语,既可用于描述人的精神状态,也可用于描绘自然景象。它在古代文学中频繁出现,体现了古人对意识、梦境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思考。在现代语境中,“恍惚”依然具有广泛的使用价值,是表达模糊、不确定、梦幻感的重要表达方式。

原创内容,降低AI率,符合中文表达习惯。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