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罗裙一色裁原文】一、原文
“荷叶罗裙一色裁”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采莲曲》。全诗为:
>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这首诗描绘了采莲女在荷塘中采莲的情景,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其中,“荷叶罗裙一色裁”一句,以巧妙的比喻手法,将女子的衣裙与荷叶融为一体,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美感。
该句中的“荷叶”象征着自然之美,“罗裙”则代表女子的服饰,二者“一色裁”说明颜色相近、形态相似,仿佛融为一体。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采莲女的美丽,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细腻观察。
二、关键词解析与艺术特色
| 词语/短语 | 含义解释 | 艺术特色分析 |
| 荷叶 | 指荷花的叶子,象征自然、清新、柔美 | 作为自然意象,与人物形成对比或融合 |
| 罗裙 | 古代女子的裙子,材质轻薄,常用于诗词中表现女性形象 | 与荷叶相映成趣,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
| 一色裁 | 形容颜色一致、样式相似,有“融为一体”的意味 | 使用比喻手法,增强画面感和诗意 |
| 采莲曲 | 一种描写采莲活动的乐府诗,多表现江南水乡的风情 | 属于传统诗歌题材,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文化内涵 |
三、整体赏析
“荷叶罗裙一色裁”一句,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营造出一幅清丽脱俗的画面。它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对人物形象的侧面刻画,展现出采莲女的娇美与灵动。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王昌龄诗歌中“含蓄隽永”的风格。同时,也反映出唐代文人对自然生活的关注与热爱。
四、结语
“荷叶罗裙一色裁”虽仅一句,却蕴含丰富的意境与情感。它不仅是古代文学中极具代表性的诗句之一,也为后人提供了审美与思考的空间。通过对这句诗的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典诗词的魅力与艺术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