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垢忍辱的词语意思是什么】“含垢忍辱”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面对不公、侮辱或委屈时,能够保持宽容和忍耐的态度,不轻易发怒或报复。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内在的修养与坚韧,体现了传统儒家文化中对“忍”字的推崇。
一、词语解释
| 词语 | 含义 |
| 含垢 | 包容污垢,比喻忍受屈辱或不公的待遇 |
| 忍辱 | 忍受羞辱,不计较、不反抗 |
整体含义:忍受耻辱和委屈而不发怒、不计较,是一种高度的自我克制和道德修养。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君子含垢忍辱,以成其德。”
- 用法:多用于形容人在逆境中表现出的坚韧与宽容,也可用于赞美他人的品德。
- 近义词:忍辱负重、委曲求全、忍气吞声
- 反义词:愤世嫉俗、刚愎自用、暴跳如雷
三、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使用示例 |
| 工作中被误解 | “他虽然被同事冤枉,但依然含垢忍辱,最终赢得了大家的认可。” |
| 家庭关系 | “母亲为了家庭默默付出,含垢忍辱,从不抱怨。” |
| 历史人物 | “诸葛亮一生含垢忍辱,最终辅佐刘备成就大业。” |
四、成语寓意
“含垢忍辱”不仅是一种行为方式,更是一种人生智慧。它提醒人们,在面对不公时,不要被情绪左右,而应冷静应对,以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这种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一种高尚的品德,是修身养性的重要体现。
五、总结表格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含垢忍辱 |
| 拼音 | hán gòu rěn rǔ |
| 释义 | 忍受耻辱和委屈而不发怒 |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 用法 | 形容人有修养、能忍耐 |
| 近义词 | 忍辱负重、委曲求全 |
| 反义词 | 暴跳如雷、刚愎自用 |
| 寓意 | 强调宽容与忍耐的价值 |
通过了解“含垢忍辱”的含义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也能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以更加平和的心态面对困难与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