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列传原文及翻译】《管仲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人物传记,记载了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改革家管仲的生平事迹。文章通过历史事件和人物对话,展现了管仲在齐国的政治改革、经济政策以及外交策略方面的卓越才能。本文将对《管仲列传》进行简要总结,并附上原文与译文对照表格。
一、
《管仲列传》主要讲述了管仲从贫困出身到成为齐国重要大臣的过程。文中提到他早年与鲍叔牙交好,虽多次失败仍不气馁,最终得到齐桓公重用,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齐国迅速强盛,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之一。
文章强调了管仲在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贡献,如“轻重之术”、“富国强兵”等政策,也体现了其善于用人、注重实际的思想。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重视和政治斗争的复杂性。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 原文 | 翻译 |
| 管仲,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 管仲是颍上的地方人。年轻时常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才能。 |
|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 管仲生活贫穷,常常欺负鲍叔,但鲍叔始终对他很好,没有抱怨。 |
| 鲍叔曰:“吾尝为公子纠,而不能使其得天下。” | 鲍叔说:“我曾经辅佐公子纠,却没能让他得到天下。” |
| 管仲曰:“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之贫也。” | 管仲说:“我曾经三次作战三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小,是因为他知道我家里贫穷。” |
|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 管仲说:“我一开始穷的时候,曾和鲍叔一起做买卖,分钱时总是拿得多,鲍叔不认为我贪婪,是因为他知道我贫穷。” |
| 管仲曰:“吾尝为公子纠谋事,而反害于公子纠,鲍叔不以我为不忠,知我之不遇也。” | 管仲说:“我曾为公子纠出谋划策,结果反而害了公子纠,鲍叔不认为我不忠诚,是因为他知道我没有遇到好的时机。” |
| 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 | 司马迁说:“管仲,世人称为贤臣,但孔子却对他有所贬低。” |
| 曰:“管仲之贤,岂可小哉!夫功成而不求名,德修而不求报,此其所以为贤也。” | 有人说:“管仲的贤能,怎么可以小看呢?功业成就而不追求名声,修养品德而不求回报,这就是他被称为贤人的原因。” |
三、总结
《管仲列传》不仅是一篇历史人物传记,更是一部反映春秋时期政治思想和人才观的作品。通过管仲与鲍叔牙的友情,可以看出古人对知人善任、宽容大度的推崇。而管仲本人则以其务实、灵活的治国理念,为齐国奠定了霸主地位。
这篇文章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对现代管理、领导力等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