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手不释卷的故事简介简短一点】“手不释卷”是一个成语,形容人勤奋好学,总是拿着书本阅读,不愿放下。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人刻苦学习的典故,常用来赞美那些热爱读书、坚持不懈的人。
一、故事简介()
“手不释卷”最早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讲述了东吴名将吕蒙在孙权的劝导下开始认真读书,后来学问大进,令人刮目相看的故事。吕蒙原本是武将,不喜读书,但在孙权的鼓励下,他坚持每天研读经典,最终成为有文韬武略的将领。后人用“手不释卷”来形容一个人勤奋好学、专心致志地读书。
二、关键信息表格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成语名称 | 手不释卷 |
| 出处 |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
| 故事主角 | 吕蒙(东吴名将) |
| 故事背景 | 吕蒙原本不爱读书,后经孙权劝导,开始勤奋学习 |
| 成语含义 | 形容人勤奋好学,总是拿着书本阅读,不愿放下 |
| 现代应用 | 多用于赞美他人或自己努力学习、专注阅读的精神 |
| 文化意义 | 强调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体现古人对知识的尊重与追求 |
通过这个成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文人对学习的执着和对自我提升的追求,这种精神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