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鸡鸣狗盗的故事和含义简短】“鸡鸣狗盗”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在关键时刻能发挥小技能、帮助人脱离困境的人。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有趣的历史故事,下面将从故事内容与含义两个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
一、故事内容
“鸡鸣狗盗”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故事讲述的是战国时期齐国贵族孟尝君的故事。孟尝君门下有三千食客,其中有一位名叫冯谖的门客,他看似无用,但实则很有谋略。
有一次,孟尝君被秦王软禁,为了脱身,他向门客求助。当时,一位擅长学鸡叫的门客模仿鸡叫,骗开了城门;另一位擅长装狗偷东西的门客,则潜入秦宫,偷回了珍贵的玉璧,作为贿赂。最终,两人帮助孟尝君成功逃离秦国。
这个故事虽然表面上讲的是“鸡鸣狗盗”的技能,但其实也反映出孟尝君善于用人、不拘一格的胸怀。
二、成语含义
“鸡鸣狗盗”原意是指模仿鸡叫和学狗叫的小技能,后来引申为:
- 指一些微不足道、看似低贱的技艺
- 比喻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起到关键作用的小本事
- 有时也带有贬义,指人只懂些雕虫小技,没有大才
不过,在古代文学中,这个成语也常用于赞扬那些虽出身卑微,却能在关键时刻助人一臂之力的人。
三、总结与对比表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鸡鸣狗盗 |
| 出处 | 《史记·孟尝君列传》 |
| 故事背景 | 战国时期,孟尝君被秦王囚禁,依靠门客的“鸡鸣狗盗”之术逃脱 |
| 典型人物 | 冯谖(门客) |
| 成语本义 | 模仿鸡叫、学狗叫的小技能 |
| 引申含义 | 1. 微小的技能;2. 在危急时刻起关键作用;3. 有时带贬义 |
| 文化意义 | 展现了古代对人才的包容与重视,也反映了社会对“有用之才”的认知 |
| 现代用法 | 常用于形容人有独特的小本领,或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
通过这个成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文化中对“小才能”的尊重,以及在特殊情境下,这些“小技能”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