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冶长第五原文及翻译】《公冶长第五》是《论语》中的一篇,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之间的对话,内容涉及道德修养、为人处世、学习态度等方面。本篇以“公冶长”为题,但并非仅讲述公冶长一人之事,而是通过他的言行引出孔子的教诲。
一、文章总结
《公冶长第五》共28章,内容多为孔子对弟子的评价与教导,体现了儒家思想中重视德行、注重礼义、强调修身养性的核心理念。其中,孔子对公冶长、子贡、子路等弟子的评价较为详细,展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
本篇不仅反映了孔子的教育观,也展示了当时社会的伦理观念和人生智慧。通过这些对话,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孔子的治学之道和做人原则。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 原文 | 翻译 |
|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 孔子说公冶长:“可以把他女儿嫁给他。虽然他被关在牢狱中,但并不是他的罪过。”于是把女儿嫁给了他。 |
|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 孔子说南容:“国家有道时,他不会被废弃;国家无道时,也能免于刑罚。”于是把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 |
| 子谓子贱:“君子哉,鲁人也!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孔子说子贱:“真是君子啊,是鲁国人!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的人请教并加以纠正,可以说是好学了。” |
| 子曰:“吾与点也!” | 孔子说:“我赞同曾点的说法!” |
|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 孔子说:“如果我的主张不能推行,我就乘着木筏到海上去了。” |
|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 孔子说:“贤人远离乱世,次一等的是离开地方,再其次是避开不良的风气,再其次是避开不当的言论。” |
| 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 孔子说:“仁德的人,说话谨慎。” |
|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 孔子说:“我没见过像爱好美色那样爱好德行的人。” |
|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 孔子说:“花言巧语,面貌伪善的人,很少有仁德的。” |
|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孔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 |
|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就可以做老师了。” |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孔子说:“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惘,只空想不学习就会危险。” |
|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孔子对子路说:“我教你知道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
|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孔子说:“见到有德行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要反省自身是否有类似的毛病。” |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其中一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反省改正。” |
| 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 孔子说:“士人不能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
|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 孔子说:“比如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没完成,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的;比如在平地上倒一筐土,继续前进,是我自己走的。” |
|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孔子说:“天气寒冷之后,才知道松柏最后凋谢。” |
|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孔子说:“聪明的人不困惑,仁德的人不忧虑,勇敢的人不恐惧。” |
|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孔子说:“有志气的仁人,不会为了保全性命而损害仁德,宁可牺牲生命来成就仁德。” |
|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 孔子说:“如果立志于仁德,就不会有恶行。” |
| 子曰:“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 孔子说:“我没见过能够看到自己的过错并自我责备的人。” |
|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 孔子说:“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必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
|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 孔子说:“有了过错却不改正,这就是真正的过错。” |
| 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 | 孔子说:“小事上不能忍耐,就会打乱大的计划。” |
|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 孔子说:“大家都讨厌他,一定要仔细考察;大家都喜欢他,也一定要仔细考察。” |
|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 孔子说:“不怕没有职位,怕的是没有立足的本领;不怕没人了解自己,要追求让自己值得被了解。” |
三、结语
《公冶长第五》作为《论语》的重要篇章,不仅展示了孔子对弟子的评价,也传达了他对人生、道德和学习的深刻见解。通过这些简短而富有哲理的语句,我们可以感受到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皆始于“仁”与“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