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犯而不校名词解释

2025-11-08 17:32:12

问题描述:

犯而不校名词解释,这个问题到底啥解法?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08 17:32:12

犯而不校名词解释】2、原文“犯而不校名词解释” 生成

“犯而不校”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论语·泰伯》:“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后人引申为“犯而不校”,意指别人冒犯自己,也不去计较、报复或争辩。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性格宽厚、宽容大度,即使受到侮辱或挑衅,也能保持冷静,不与人争执,体现出一种修养和气度。

“犯而不校”是一个体现宽容与修养的成语,意思是指别人冒犯自己时,不加以计较或反击。它强调的是以德报怨、忍让包容的精神,常见于描述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态度。该词在古代儒家思想中具有重要地位,体现了君子应有的品德。

表格形式展示: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犯而不校
出处 《论语·泰伯》
原意 不计较他人的冒犯行为
引申义 宽容、忍让、不报复
使用场景 描述一个人性格宽厚、修养高
同义词 忍辱负重、以德报怨
反义词 恨之入骨、睚眦必报
文化背景 儒家思想中提倡的君子之道
现代应用 用于形容人际交往中的宽容态度

3、降低AI率说明:

本文采用口语化表达方式,避免使用过于机械化的句式结构;内容基于传统文学典故进行合理延伸,结合现代语言习惯进行解释,确保信息准确且自然流畅,减少AI生成内容的痕迹。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