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三月下扬州烟花指的什么】“烟花三月下扬州”出自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原诗为:“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但后来人们常将“烟花三月下扬州”与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混淆,其中诗句为:“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而“烟花三月下扬州”则出自杜牧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在这一句诗中,“烟花”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词,它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景,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总结
“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的“烟花”,并非字面意义上的“烟花(爆竹)”,而是指春日里繁花似锦、色彩斑斓的景象。具体来说,“烟花”指的是春天盛开的花朵,尤其是柳絮纷飞、花影摇曳的景象,象征着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氛围。因此,“烟花三月下扬州”意为:在春光明媚、花开满城的日子里,乘船前往扬州。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出处 | 杜牧《送孟浩然之广陵》或后人误传为崔颢《黄鹤楼》 | 
| “烟花”含义 | 春天盛开的花朵,泛指春日繁花似锦的景象 | 
| 文化象征 | 象征春天的美丽、繁华与生机 | 
| 诗句意境 | 描绘春日扬州的美丽风光,表达对友人旅途的祝福与惜别之情 | 
| 常见误解 | 有人误以为“烟花”是指节日燃放的烟火 | 
| 实际意义 | 表达对扬州春天美景的赞美和对友人旅途的关心 | 
三、延伸思考
“烟花”一词在古诗词中常用于形容春景的绚丽多彩,如“烟花三月下扬州”、“烟花巷陌”等,均非指实际的烟火,而是借以表达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情感的寄托。这种用法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美的细腻观察和诗意表达。
因此,在理解古诗时,不能仅凭字面意思来解读,还需结合语境和文化背景,才能真正领略其中的深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