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经而锄的历史成语故事是什么】“带经而锄”是一个源于古代的成语,讲述的是一个人在劳作之余不忘学习、勤奋好学的精神。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一、成语背景与来源
“带经而锄”出自《汉书·东方朔传》。东汉时期,有一位名叫“严延年”的官员,他以清廉正直著称,但更让人敬佩的是他在田间劳作时仍不忘研读经典,随身携带经书,边耕种边学习,因此被后人称为“带经而锄”。
不过,也有说法认为“带经而锄”最早是形容一位叫“倪宽”的学者。他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儒学家,曾在农耕之余钻研经典,被称为“带经而锄”的典范。他的这种精神被后人传颂,成为勤学苦读的象征。
二、历史故事概述
倪宽早年家境贫寒,但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为了生计,他常常在田间劳作,但无论多忙,他都会随身带着经书,一边耕种,一边读书。他不仅在田间劳作中坚持学习,还曾因才学出众被推荐为官,最终成为朝廷重臣。
他的这种“带经而锄”的精神,体现了古代士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理想的追求,也成为了后世学子学习的榜样。
三、与表格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带经而锄 |
| 出处 | 《汉书·东方朔传》或《汉书·倪宽传》 |
| 含义 | 指在耕种劳作的同时仍不忘研读经典,形容勤奋好学的精神。 |
| 历史人物 | 倪宽(部分资料认为是严延年) |
| 故事背景 | 古代学者在田间劳作时仍坚持学习,体现刻苦求知的态度。 |
| 精神内涵 | 勤奋、自律、追求知识、不畏艰难 |
| 现代意义 | 鼓励人们在忙碌生活中仍要坚持学习,提升自我 |
四、结语
“带经而锄”不仅仅是一个成语,它承载着古人对知识的尊重和对理想的执着。在现代社会,虽然我们不再需要下地耕种,但这种“带经而锄”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无论身处何地,只要心怀梦想,坚持学习,就能不断进步,成就更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