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一蹶不振什么意思】“一蹶不振”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在受到打击或失败后,情绪低落、无法恢复元气的状态。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人或事物在遭遇挫折后,难以重新振作起来。
一、词语解释
| 词语 | 一蹶不振 |
| 拼音 | yī jué bù zhèn |
| 含义 | 比喻受挫后不能恢复活力或继续前进 |
| 出处 |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虽非直接出处,但“一蹶不振”多用于形容项羽的失败) |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或组织在失败后无法恢复 |
| 近义词 | 一败涂地、萎靡不振、心灰意冷 |
| 反义词 | 奋发图强、东山再起、重整旗鼓 |
二、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例句 |
| 个人失败后 | 他因为这次考试失败,一蹶不振,好久都没有好好学习。 |
| 企业受挫 | 这家公司在市场波动中一蹶不振,业绩持续下滑。 |
| 国家或地区发展 | 战争结束后,国家经济一蹶不振,恢复困难。 |
三、总结
“一蹶不振”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强调的是失败后的无力感与恢复困难。它不仅可用于描述人的心理状态,也可用于描述组织、国家等更大范围的状况。理解这个成语,有助于我们在面对挫折时更加理性地看待问题,避免陷入消极情绪中。同时,在写作或日常表达中合理运用,也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