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矫若惊龙是什么意思】“矫若惊龙”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的姿态、动作或书法、文章等具有灵动、矫健、飘逸之美。该词源自对龙的神态和动态的比喻,强调一种超凡脱俗、灵动自如的美感。
一、词语释义
| 词语 | 矫若惊龙 |
| 拼音 | jiǎo ruò jīng lóng |
| 出处 | 出自《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书字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矫若惊龙,婉若游凤’。” |
| 含义 | 形容姿态、动作或书法、文章等优美、灵动、有气势,如龙飞舞一般矫健而飘逸。 |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书法、绘画、舞蹈、文章等艺术作品的风格,也可用于描写人物的气质或动作。 |
二、词语解析
- 矫:意为“矫健”、“挺拔”,表示姿态优美、有力。
- 若:意为“像”、“如同”。
- 惊龙:指的是被惊动的龙,象征着灵动、神秘、威严和力量。
整体来看,“矫若惊龙”是对一种高雅、灵动、充满生命力的艺术风格或人物形象的高度赞美。
三、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示例句子 |
| 书法 | 他的书法笔势矫若惊龙,极具观赏性。 |
| 舞蹈 | 她的舞姿矫若惊龙,令人叹为观止。 |
| 文章 | 这篇文章文笔矫若惊龙,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
| 人物描写 | 他走路时气度不凡,矫若惊龙,颇有风范。 |
四、总结
“矫若惊龙”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成语,常用来形容艺术作品或人物形象的优美与灵动。它不仅体现了对美的追求,也传达出一种超越平凡、富有生命力的精神境界。在文学、书法、艺术等领域中,这一词语常常被用来表达对高超技艺或非凡气质的赞赏。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出处、含义及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在写作或日常交流中灵活运用,提升语言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