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披星戴月是什么意思】“披星戴月”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们在非常辛苦、忙碌的情况下工作或奔波。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从夜晚到黎明都在辛勤工作的状态,体现了其勤奋和坚韧的精神。
一、成语释义
| 成语 | 披星戴月 |
| 拼音 | pī xīng dài yuè |
| 解释 | 形容早出晚归,辛勤工作,非常忙碌的状态。 |
| 出处 | 《旧唐书·李密传》:“披星戴月,以赴国难。” |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多用于描述工作或生活状态 |
| 近义词 | 废寝忘食、夜以继日、起早贪黑 |
| 反义词 | 玩物丧志、游手好闲、无所事事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披星戴月”最早出自唐代的史书《旧唐书》,原意是形容将士们为了国家大义,不畏艰难,日夜兼程地奔赴战场。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演变为一种广泛使用的表达方式,用来形容那些为了目标而不懈努力的人。
三、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示例句子 |
| 工作加班 | 他为了项目进度,常常披星戴月地工作。 |
| 学生备考 | 备考期间,她披星戴月地复习,最终取得了好成绩。 |
| 建筑工人 | 工人们披星戴月地施工,只为早日完成工程。 |
四、总结
“披星戴月”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传递的是一种不怕辛苦、勇于拼搏的态度。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这种精神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出处以及使用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在日常交流中运用它,使语言更加丰富和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