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方物的意思】“不可方物”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有文无武,无能为也;有武无文,其亡无日矣。今子之言,不可方物。”原意是形容事物难以用常规标准来衡量或比较,后多用来形容人或事物非常出色、卓越,无法用一般的标准来衡量。
一、成语解释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不可方物 |
| 拼音 | bù kě fāng wù |
| 出处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
| 释义 | 原指不能用常理来衡量,后多用于形容人或事物非常优秀,超出寻常 |
| 用法 | 多作谓语、定语,用于赞美人物或事物 |
| 近义词 | 超群绝伦、出类拔萃、卓尔不群 |
| 反义词 | 平平无奇、庸庸碌碌、等闲之辈 |
二、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示例句子 |
| 赞美人才 | 他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品德高尚,真是不可方物。 |
| 描述物品 | 这件艺术品设计独特,工艺精湛,堪称不可方物。 |
| 形容成就 | 他在科研领域的贡献不可方物,值得世人敬仰。 |
三、成语来源与演变
“不可方物”最早出现在《左传》,原意是指一个人的行为和言论难以用常规的标准来衡量,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褒义的表达方式,用来形容人的才能、品德或事物的品质极其出众,无法被普通标准所框定。
在现代汉语中,“不可方物”虽然仍保留一定的古文色彩,但在文学作品、演讲、评论中仍有广泛使用,尤其在正式场合中用来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高度赞赏。
四、常见误用提示
- 误用1: 有人将“不可方物”理解为“无法比拟”,但其实它更强调的是“难以用常规标准衡量”,而非单纯的“比不上”。
- 误用2: 有时会被误写为“不可方物”与“不可限量”混淆,但两者含义不同,前者强调“无法衡量”,后者强调“潜力巨大”。
五、总结
“不可方物”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既可用于称赞人的非凡能力,也可用于形容事物的独特价值。在日常交流中合理运用,可以提升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了解其出处与演变,有助于更好地掌握其用法与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