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课文】《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讲述了诸葛亮在周瑜的刁难下,凭借智慧和胆识,在三天内“借”到十万支箭,成功完成任务,展现了他过人的才智与谋略。本文将对《草船借箭》的课文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展示关键信息。
一、课文
《草船借箭》发生在赤壁之战前夕,周瑜为了为难诸葛亮,故意提出一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让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却主动请缨,表示只需三天即可完成。周瑜暗自高兴,以为他必败无疑。
然而,诸葛亮利用天气、地理和人心的巧妙安排,提前布置了草船,趁着大雾天驶向曹军水寨。曹军因大雾无法辨清敌情,下令万箭齐发,结果箭矢纷纷射入诸葛亮的草船。待天亮后,诸葛亮满载而归,不仅完成了任务,还让周瑜心服口服。
这个故事充分体现了诸葛亮的冷静、机智和对局势的精准判断,同时也反映了他在面对困难时的自信与从容。
二、关键信息表格
项目 | 内容 |
文章标题 | 草船借箭课文 |
作者 | 罗贯中(《三国演义》) |
故事背景 | 赤壁之战前夕,东吴与曹操对峙 |
主要人物 | 诸葛亮、周瑜、曹操 |
事件起因 | 周瑜刁难诸葛亮,要求三日内造十万支箭 |
诸葛亮应对 | 利用大雾天气,设计草船“借”箭 |
实施过程 | 1. 预测天气;2. 布置草船;3. 借箭成功 |
结果 | 诸葛亮圆满完成任务,赢得众人敬佩 |
启示 | 智慧胜于蛮力,冷静应对挑战 |
三、总结
《草船借箭》不仅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故事,也是一次心理战的胜利。诸葛亮通过巧妙的计划和对环境的精准把握,成功化解了危机,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智者胜”的主题。这个故事至今仍被广泛传颂,成为智慧与谋略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