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求学的原文和译文】王充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他的著作《论衡》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王充自幼聪慧,勤奋好学,虽出身贫寒,但凭借自身的努力和对知识的执着追求,最终成为一代大家。以下是关于“王充求学”的原文与译文,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原文内容(摘录自《后汉书·王充传》)
> “充少孤,乡里称孝。年十二,而父卒。家贫无书,常游市肆,阅书贾人之书,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 “及长,游太学,无资粮,乃羁旅京师,卖卜于市,以给衣食。然其志不屈,昼夜诵书,未尝怠也。”
> “时人多笑其迂,或讥其不仕,充曰:‘吾非不能仕,实不愿为官耳。’”
二、译文内容
- “王充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乡里人都称赞他孝顺。十二岁时,父亲去世,家中贫穷没有书籍,常常到集市上,阅读商人的书,于是广泛地通晓各种学派的言论。”
- “等到长大后,他到太学学习,没有钱,于是寄居京城,在市场上占卜,来维持生活。但他志向不屈,日夜读书,从未懈怠。”
- “当时的人大多嘲笑他迂腐,有人讥讽他不去做官,王充说:‘我不是不能做官,而是实在不愿意当官罢了。’”
三、
王充一生致力于学问,不为名利所动,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他虽然出身贫寒,却凭借不懈的努力和坚定的意志,最终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思想家。他的求学经历体现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真理的追求,同时也展现了他淡泊名利、坚持自我精神的高尚品格。
四、原文与译文对照表
原文 | 译文 |
充少孤,乡里称孝。年十二,而父卒。 | 王充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乡里人都称赞他孝顺。 |
家贫无书,常游市肆,阅书贾人之书,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 家中贫穷没有书籍,常常到集市上,阅读商人的书,于是广泛地通晓各种学派的言论。 |
及长,游太学,无资粮,乃羁旅京师,卖卜于市,以给衣食。 | 等到长大后,他到太学学习,没有钱,于是寄居京城,在市场上占卜,来维持生活。 |
然其志不屈,昼夜诵书,未尝怠也。 | 但他志向不屈,日夜读书,从未懈怠。 |
时人多笑其迂,或讥其不仕,充曰:“吾非不能仕,实不愿为官耳。” | 当时的人大多嘲笑他迂腐,有人讥讽他不去做官,王充说:“我不是不能做官,而是实在不愿意当官罢了。”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王充的求学之路充满艰辛,但他始终不忘初心,坚持自我,这种精神值得后人学习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