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校训是什么】“复旦校训是什么”是许多学生、家长以及对复旦大学感兴趣的人士常问的问题。作为中国顶尖的高等学府之一,复旦大学不仅在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享有盛誉,其校训也承载着学校的精神内核与教育理念。
复旦大学的校训源于《尚书·大禹谟》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但经过提炼后,形成了更为简洁有力的表达——“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这一校训不仅是对学生的勉励,更是对全体师生行为准则的指引。
一、校训内容
校训原文: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这句话出自《礼记·大学》中对学习过程的总结,强调了学习应具备的五个步骤:广泛学习、坚定志向、深入提问、谨慎思考、切实行动。
二、校训含义解析
词语 | 含义解释 |
博学 | 广泛地学习各类知识,拓宽视野,提升综合素质。 |
笃志 | 坚定自己的志向,不被外界干扰,保持初心。 |
切问 | 提出深刻的问题,勇于质疑,追求真理。 |
近思 | 从实际出发,认真思考问题,避免空谈虚论。 |
笃行 | 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注重行动力和执行力。 |
三、校训的现实意义
1. 鼓励全面学习: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多样性。
2.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通过“切问”和“近思”,引导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而不是盲从权威。
3. 强调实践导向:校训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鼓励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推动社会进步。
4. 塑造人格修养:校训倡导的是一种踏实、进取、求真的精神风貌,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结语
“复旦校训是什么”不仅是对一句文字的提问,更是对复旦精神的探寻。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不仅体现了复旦大学的办学理念,也为每一位学子指明了成长的方向。无论是在校园内还是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这句校训都将继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复旦人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