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尸走肉是什么意思】“行尸走肉”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失去了灵魂、意识或活力,就像尸体一样毫无生气地行走。这个词语在日常生活中多用来比喻那些没有目标、没有梦想、生活麻木的人。
一、
“行尸走肉”原意是指已经死亡但仍在行动的尸体,后来引申为形容人虽然活着,却像死了一样,缺乏思想和情感,只是机械地过日子。这个成语带有一定的贬义,常用于批评那些对生活失去热情、没有追求的人。
在文学、影视作品中,“行尸走肉”也常被用来描绘角色的精神状态,尤其是在极端环境下,如战争、灾难等,人物可能因为心理创伤而变得麻木,表现出“行尸走肉”的状态。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行尸走肉 |
拼音 | xíng shī zǒu ròu |
出处 | 《晋书·王导传》:“虽复沉沦,未足为异;若其行尸走肉,便为可哀。” |
原意 | 死去的尸体仍然行走,比喻无生命的东西有生命的动作。 |
引申义 | 形容人失去灵魂、意识或活力,像死人一样活着。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的精神状态,带有贬义。 |
使用场景 | 批评懒散、麻木、无目标的生活方式;文学、影视中描写角色心理状态。 |
近义词 | 面具人生、麻木不仁、虚度光阴 |
反义词 | 精神焕发、充满活力、积极进取 |
三、结语
“行尸走肉”不仅是对一种生活状态的描述,也是一种警示。它提醒我们,人不能只满足于生存,更应该追求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只有拥有目标、热情和希望,人才能真正活出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