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后汉书赵憙传翻译注释解析

2025-11-20 14:03:43

问题描述:

后汉书赵憙传翻译注释解析,跪求好心人,帮我度过难关!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20 14:03:43

后汉书赵憙传翻译注释解析】一、文章总结

《后汉书·赵憙传》是记载东汉时期名臣赵憙生平事迹的一篇传记,主要展现了他在政治、军事和道德方面的卓越表现。赵憙出身名门,自幼聪慧,为人正直,敢于直言进谏,曾多次在朝廷中提出有益于国家的建议,并在地方任职时表现出色,深受百姓爱戴。

本文通过赵憙的生平经历,反映了东汉时期士人阶层的价值观与政治理念,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忠义、清廉、仁德等品德的高度推崇。文章语言简练,叙事清晰,具有较高的历史参考价值。

二、内容解析(文字加表格)

项目 内容
出处 《后汉书·赵憙传》
作者 范晔(南朝宋)
背景 东汉时期,赵憙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是当时著名的贤臣之一
人物简介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少有节操,以孝行著称,后任太守、尚书等职
主要事迹 - 曾劝谏皇帝不要因私怨杀大臣
- 在地方任职时公正无私,深得民心
- 举荐贤才,反对权贵专横
- 临终仍不忘忠君爱国
思想内涵 强调“忠”“孝”“廉”“义”等儒家核心价值观,体现士大夫的责任感与道德操守
语言风格 简洁明了,叙述客观,带有褒扬色彩
历史价值 反映东汉士人政治文化风貌,是研究东汉历史的重要资料

三、翻译与注释

原文片段:

> “憙性仁恕,好施与,常以赈恤贫民为务。”

翻译:

赵憙性格仁慈宽厚,喜欢施舍帮助他人,常常把救济贫困百姓作为自己的责任。

注释:

- 仁恕:仁爱宽恕。

- 好施与:喜欢给予、帮助别人。

- 赈恤:救济、抚恤。

- 贫民:贫穷的百姓。

原文片段:

> “帝曰:‘赵憙有大节,可任也。’”

翻译:

皇帝说:“赵憙有高尚的气节,可以委以重任。”

注释:

- 大节:指人的高尚品德和原则。

- 任:任用、信任。

原文片段:

> “憙虽在公门,未尝以私事干之。”

翻译:

赵憙虽然身居高位,但从不因私事去请求或干预公务。

注释:

- 公门:指官府、朝廷。

- 干之:干涉、打扰。

四、总结

赵憙作为东汉时期一位典型的士大夫形象,其一生体现出儒家理想中的“君子”风范。他不仅在政治上有所建树,更在个人品德上树立了榜样。《后汉书·赵憙传》不仅是对他生平的记录,更是对当时社会价值观的一种反映。

通过对其传记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士人如何在乱世中坚守本心,如何在权力与道德之间做出选择,这对现代人仍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如需进一步探讨赵憙与其他东汉名臣的比较,或分析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欢迎继续提问。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