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五蠹原文与翻译】《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所著,内容涵盖政治、哲学、法律等多个方面。其中,《五蠹》一文是韩非论述社会中危害国家的五种人(即“五蠹”)的重要篇章,强调了法家“以法治国”的思想,并批判了儒家、纵横家等学派对国家的危害。
本文将对《韩非子·五蠹》的原文进行简要总结,并附上对应的白话翻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思想内涵。
一、原文总结
《五蠹》一文主要批评了五类对国家有害的人,分别是:
1. 儒生:只知讲古礼、重仁义,不务实际,不利于国家发展。
2. 游说之士(纵横家):依靠口才游走于各国之间,挑起战乱,破坏和平。
3. 隐士:逃避责任,不事生产,影响国家经济。
4. 商贾:从事商业活动,不事耕织,导致农业衰退。
5. 侠客:以武力为尊,破坏法制,扰乱秩序。
韩非认为,这五种人不仅不能为国家效力,反而会削弱国家力量,因此应加以禁止或驱逐。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 原文 | 白话翻译 |
| 夫民之性,恶劳而好逸。 | 人民的本性是厌恶劳动,喜欢安逸。 |
| 今夫饥寒并至,而能无为盗者,寡矣。 | 如果饥饿和寒冷同时到来,能够不偷窃的人很少。 |
| 是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 因此,英明的君主治理的国家,没有典籍文献,而是以法律为教育;没有古代圣王的话语,而是以官吏为老师。 |
| 故曰:‘五蠹之人,非所以为国也。’ | 所以说:‘这五种人,不是用来治理国家的。’ |
| 儒者以文乱法,侠者以武乱禁,商者以利乱政,隐者以不仕乱政,辩者以巧辞乱法。 | 儒生用文辞扰乱法律,侠客用武力扰乱禁令,商人用利益扰乱政务,隐士不入仕途扰乱政务,辩士用花言巧语扰乱法律。 |
| 此五者,不肖者为之,而贤者不为也。 | 这五种人,不贤德的人才会去做,贤德的人不会做。 |
| 故曰:‘五蠹之人,不可不诛。’ | 所以说:‘这五种人,不能不诛杀。’ |
三、结语
《五蠹》一文体现了韩非强烈的法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反对空谈仁义,强调实用主义和国家利益至上。虽然其观点在今天看来有些极端,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确实反映了法家对社会秩序和国家稳定的重视。
通过阅读《五蠹》,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法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也为现代社会治理提供了历史视角的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