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日简介是什么】国家公祭日是为纪念在历史事件中遇难的同胞而设立的重要纪念日,旨在铭记历史、警示未来。以下是对国家公祭日的简要介绍与总结。
一、国家公祭日简介
国家公祭日通常指中国为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而设立的全国性纪念活动。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一日子不仅是对历史的缅怀,更是对和平的呼唤和对未来的警醒。
国家公祭日的意义在于:
- 铭记历史:让后人了解那段沉重的历史,避免遗忘。
- 弘扬正义:强调对战争罪行的谴责,维护国际正义。
- 促进和平:呼吁人们珍惜和平,共同维护世界稳定。
二、国家公祭日相关要点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设立时间 | 2014年2月27日 |
| 纪念日期 | 每年12月13日 |
| 纪念对象 |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 |
| 设立机构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 主要活动 | 国家公祭仪式、纪念馆参观、主题展览等 |
| 纪念意义 |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警示未来 |
三、结语
国家公祭日不仅是一个纪念日,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它提醒我们,历史不能被遗忘,和平需要每一个人去守护。通过这样的纪念活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过去的苦难,也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
如需进一步了解国家公祭日的具体活动或相关历史背景,可查阅官方发布的信息或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