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正确使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小雅·车辖》,原意是形容对高尚品德和远大理想的敬仰与追求。在现代汉语中,这句话常被用来表达对贤人、伟人或崇高精神的敬佩之情,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和道德寓意。
由于该成语结构较为复杂,且包含两个独立的句子,因此在使用时需注意其语义完整性和语境适配性。以下是对“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正确使用方式的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对比说明。
一、正确使用方式
1. 用于表达对高尚人格的敬仰
例句:他一生清正廉洁,无私奉献,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2. 用于赞美历史人物或英雄事迹
例句: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堪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典范。
3. 用于文章或演讲中提升文采
例句:在回顾先贤的光辉历程时,我们不禁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心生无限敬意。
4. 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
例句:这篇文章通过对古代圣贤思想的深入探讨,表达了作者对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深切感悟。
二、常见误用方式
| 正确用法 | 错误用法 | 说明 |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成语为整体使用,不可拆分单独使用 |
| 对他的品格表示高山仰止 | 对他的品格表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后半句“景行行止”不能单独使用 |
| 这个理论让人高山仰止 | 这个理论让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景行行止”多用于描述行为或道路,不适用于抽象理论 |
| 他为人正直,高山仰止 | 他为人正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语义重复,应避免叠加使用 |
三、使用建议
- 语境适配:适用于正式场合、文学作品、演讲稿等,不宜用于日常口语。
- 搭配得当:通常与“敬仰”“学习”“效仿”等词搭配使用。
- 避免误解:不要将其理解为“高山和景行都是可以行走的”,而是强调对理想和美德的向往。
- 注意结构:作为固定成语,应整体使用,不可随意拆分或增减字词。
四、总结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是一句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高尚品德和远大理想的推崇。在使用时,应注重语境、搭配和结构的准确性,以确保其表达效果和文化内涵得到充分体现。正确使用该成语,不仅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也能体现出说话者或写作者的文化素养。
| 使用要点 | 内容 |
| 出处 | 《诗经·小雅·车辖》 |
| 含义 | 表达对高尚品德和远大理想的敬仰 |
| 正确用法 | 用于正式场合、文学作品、演讲中 |
| 常见错误 | 拆分使用、搭配不当、语义重复 |
| 使用建议 | 注意语境、结构完整、避免误用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为古语,但在现代语境中依然具有重要的表达价值。合理运用,方能体现其真正的文化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