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鹤唳的意思简述】“风声鹤唳”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晋书·谢玄传》,原意是把风的响声、鹤的叫声都当作敌人的追兵,形容惊慌失措、疑神疑鬼的心理状态。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人在极度紧张或恐惧时,对周围环境产生过度的警觉和误解。
一、成语解析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风声鹤唳 |
| 拼音 | fēng shēng hè lì |
| 出处 | 《晋书·谢玄传》 |
| 释义 | 把风声和鹤叫声都当作敌人的追兵,形容惊慌失措、疑神疑鬼的心理状态。 |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补语;多用于书面语 |
| 近义词 | 草木皆兵、惊弓之鸟、心惊胆战 |
| 反义词 | 镇定自若、泰然自若、从容不迫 |
二、典故背景
“风声鹤唳”源于东晋时期的一场战役——淝水之战。当时前秦苻坚率大军南下,企图统一江南,而东晋谢安派侄子谢玄率军抵抗。在战斗中,晋军以少胜多,大败秦军。秦军溃退时,士兵们听到风声和鹤鸣,都以为是追兵来了,四处逃窜,这就是“风声鹤唳”的由来。
三、使用场景
1. 描写恐慌情绪:如:“敌人一靠近,他就风声鹤唳,以为是特务。”
2. 表现心理压力:如:“最近工作压力太大,他整天风声鹤唳,生怕出错。”
3. 讽刺过度敏感:如:“他对每一条消息都风声鹤唳,让人受不了。”
四、总结
“风声鹤唳”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心理状态的写照。它提醒人们,在面对压力和不确定性时,要保持冷静,避免因过度紧张而做出错误判断。在日常生活中,合理调节情绪、增强心理素质,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