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桃杀三士什么意思】“二桃杀三士”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出自《晏子春秋》,讲述的是齐国大夫晏婴用两个桃子设计除掉三位勇士的故事。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利用巧妙手段,以小代价达到消灭对手的目的。
一、成语背景总结
“二桃杀三士”最早见于《晏子春秋·内篇谏下》。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齐景公有三位勇猛的大臣: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自恃功高,行为傲慢,对晏婴不敬。晏婴为了消除这三人对国家的潜在威胁,便献计齐景公,用两个桃子作为诱饵,让三人互相争功,最终引发内斗,导致三人自杀身亡。
这个故事展现了晏婴的智慧和权谋,也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残酷与复杂。
二、成语释义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二桃杀三士 |
| 拼音 | èr táo shā sān shì |
| 出处 |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 |
| 含义 | 用两个桃子(象征小利益)诱使三人争功,最终导致三人自相残杀 |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以小利诱敌,借刀杀人,或以智取胜 |
| 近义词 | 借刀杀人、以巧制胜、设局陷害 |
| 反义词 | 公平竞争、光明正大、以德服人 |
三、历史典故简述
齐景公时期,三位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因功高震主,行为骄横。晏婴认为他们将来可能危害国家,便建议齐景公赐给他们两个桃子,让他们各自陈述自己的功劳,谁的功劳最大,就赏他一个桃子。
三人争功不下,最终在争抢中互相对决,最后三人皆死于彼此之手。齐景公虽未直接动手,但通过晏婴的计策,达到了清除隐患的目的。
四、成语寓意与启示
1. 智谋的重要性:晏婴没有直接动武,而是运用了巧妙的策略,体现了智慧胜过蛮力。
2. 权力斗争的残酷:在古代政治环境中,个人能力再强,也可能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3. 利益与欲望的诱惑:桃子象征利益,三人因争夺而失去理智,最终自取灭亡。
4. 借刀杀人:表面上是公平竞争,实则暗藏杀机,是一种高明的权术手段。
五、现代应用
在现代社会,“二桃杀三士”常被用来比喻:
- 商业竞争中,通过小利益诱导对手互相倾轧;
- 政治斗争中,利用矛盾分化对手;
- 人际关系中,通过挑拨离间制造冲突。
虽然这种手段在道德上存在争议,但在某些情况下确实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结语
“二桃杀三士”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深刻的政治智慧。它提醒人们,在面对复杂的环境时,既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也要警惕那些看似无害却暗藏杀机的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