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头折节什么意思】“低头折节”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面对困难、压力或不公时,选择低头妥协、放弃原则或尊严的行为。这个成语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强调的是在不该低头的时候却选择了屈服,失去了原本应有的骨气和立场。
一、成语解释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低头折节 | 
| 拼音 | dī tóu zhé jié |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人臣之节,贵在守正,不可轻折。”后来引申为“低头折节”。 | 
| 含义 | 在压力或困境中,放弃原则、尊严,选择低头妥协的行为。 |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他人或自我反思,强调不应轻易屈服于外力。 | 
| 近义词 | 委曲求全、忍辱负重(但后者含褒义) | 
| 反义词 | 坚贞不屈、宁死不屈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低头折节”最早出自《后汉书》,原意是强调人臣应坚守正道,不能轻易改变自己的节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演变为一个带有强烈道德批判意味的表达,用来指责那些在关键时刻没有坚持原则的人。
在现代语境中,“低头折节”多用于批评那些为了利益、权势或生存而放弃底线的人,比如在职场中为了升职而阿谀奉承,在生活中为了面子而违背内心等行为。
三、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例子 | 
| 职场 | 小李为了升职,不断讨好上司,甚至出卖同事,被同事称为“低头折节”。 | 
| 家庭 | 父亲为了孩子上学,向不正当势力低头,被家人批评“丢了做人的尊严”。 | 
| 社会 | 一些官员在腐败面前不敢发声,被人指责“低头折节”,丧失了正义感。 | 
四、总结
“低头折节”是一个具有强烈道德评判色彩的成语,强调在面对压力或诱惑时,不应轻易放弃自己的原则和尊严。它提醒人们要坚守内心的信念,即使在艰难时刻也要保持骨气和正直。
| 总结要点 | 内容 | 
| 成语含义 | 面对压力时放弃原则、低头妥协 | 
| 道德评价 | 贬义,强调不应轻易屈服 | 
| 使用场合 | 批评或反思个人或他人的行为 | 
| 核心思想 | 坚守节操,不为外力所动摇 | 
通过理解“低头折节”的含义和用法,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自身的原则与底线,避免因一时的妥协而失去长远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