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叔伦塞上曲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全诗翻译】一、
唐代诗人戴叔伦的《塞上曲》是一首反映边塞将士爱国情怀和壮志豪情的诗作。其中“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是全诗中最广为流传的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与牺牲精神。
这首诗以边塞为背景,描绘了将士们在艰苦环境中坚守岗位、不畏艰险的精神风貌。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家国大义的执着追求。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该诗的内容和含义,以下将提供全诗的翻译,并结合原文进行对比分析。
二、全诗翻译与对照表
| 原文 | 翻译 |
| 行多有病住无粮,北地风霜草木黄。 | 行军途中常感疲惫,驻扎时又缺粮,北方的风霜使草木枯黄。 |
|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 我愿将此身永远献给国家,何必活着回到玉门关? |
三、内容解析
- “行多有病住无粮”:描述了戍边将士长途跋涉、身体疲惫、生活困苦的现实。
- “北地风霜草木黄”:进一步渲染了边塞环境的恶劣,寒风凛冽,草木凋零。
- “愿得此身长报国”:表达了诗人愿意终身为国效力的决心。
- “何须生入玉门关”:玉门关是通往中原的重要关口,诗人表示即使战死沙场也无怨无悔,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结语
戴叔伦的《塞上曲》虽然篇幅短小,但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它不仅反映了边塞将士的艰辛生活,更展现了他们忠于国家、不怕牺牲的高尚情操。尤其是“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一句,已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名句,激励着无数人热爱祖国、勇于奉献。
如需进一步探讨该诗的历史背景或艺术特色,可继续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