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抱残守缺是什么意思】“抱残守缺”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固守旧有的观念、制度或方法,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或改变现状。这个成语带有明显的贬义,通常用于批评那些思想保守、缺乏创新精神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抱残守缺”可能表现为对传统做法的盲目坚持,即使这些做法已经不再适用或效率低下。它强调的是对过时事物的执着,而不是积极进取的态度。
一、词语释义
| 词语 | 抱残守缺 |
| 拼音 | bào cán shǒu quē |
| 注音 | ㄅㄠˋ ㄘㄢˊ ㄕㄡˇ ㄑㄩē |
| 词性 | 动词/形容词(多作形容词) |
| 含义 | 固守旧有、不求改进;因循守旧,不愿变革 |
| 出处 | 《汉书·董仲舒传》:“抱残守缺,挟其所长。” |
| 近义词 | 墨守成规、故步自封、因循守旧 |
| 反义词 | 革故鼎新、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
二、用法与语境
“抱残守缺”一般用于描述人的态度或行为方式,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境:
- 工作或管理中:如“公司管理层抱残守缺,导致企业难以适应市场变化。”
- 学习或思维上:如“他总是抱残守缺,拒绝接受新的知识。”
- 社会现象:如“一些地方仍抱残守缺,阻碍了发展。”
该成语多用于书面语,语气较为正式,适合用于文章、评论或分析中。
三、总结
“抱残守缺”是一个具有明显贬义的成语,强调对旧有事物的执着和对变革的抗拒。它提醒人们要勇于面对变化,不断更新观念和方法,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中,保持开放心态、积极进取才是进步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