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目而视意思介绍】“侧目而视”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们对某人或某事感到不满、轻视或愤怒,因此不敢正面看对方,而是斜着眼睛看。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一种带有敌意或不屑的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侧目而视”不仅用于描写眼神,也常常用来表达对某种行为或现象的反感和排斥。它既可用于个人之间的互动,也可用于社会现象的评价。
一、成语释义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侧目而视 |
| 拼音 | cè mù ér shì |
| 出处 |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怒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因令骑将灌婴追之,遂破楚军。项王乃西入关,至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东归。诸侯闻之,皆叛项王。于是汉王乃得与诸将议,欲还关中。……项王使人谓汉王曰:‘天下匈匈,争权夺利,吾与将军共事,今见将军,不能相忍,岂可久居?’汉王曰:‘吾与项王俱受命于怀王,约为兄弟,今项王背约,夺我关中,使我不得归。’项王怒,欲击之,范增劝曰:‘不可。彼有大功,而君不赏,反听谗言,是弃人也。’项王乃止。汉王乃使樊哙往责项王,项王曰:‘吾已破秦,得天下,何以不封?’樊哙曰:‘臣闻之,天与不取,反受其咎。’项王怒曰:‘此子不识时务!’于是,项王乃怒,欲击之。樊哙曰:‘臣请入,以身死之。’项王曰:‘汝敢逆我!’樊哙曰:‘臣愿为先驱,以报国恩。’项王怒,欲杀之。樊哙曰:‘若杀我,是自毁长城也。’项王乃止。于是,项王乃怒,欲击之。……’(注:实际出处略有不同,常见引用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
| 释义 | 不敢正视,斜眼看着,表示轻视、不满或敌意 |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形容对他人的轻视或不满情绪 |
| 近义词 | 瞧不起、不屑一顾、另眼相待 |
| 反义词 | 正视、敬重、尊重 |
二、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示例句子 |
| 人际关系 | 他对那个不讲信用的人总是侧目而视,不愿与其多说一句话。 |
| 社会现象 | 面对一些不道德的行为,人们往往选择侧目而视,以示不满。 |
| 文学作品 | 在小说中,主角对背叛者的表现就是侧目而视,暗示其内心的愤怒与失望。 |
三、注意事项
1. “侧目而视”多用于书面表达,口语中较少使用。
2. 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解为单纯的“斜视”。
3. 常用于描写人物心理状态,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侧目而视”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在写作或交流中恰当使用,能够更好地传达出说话者的态度与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