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七步诗】“曹植七步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段广为流传的典故,讲述了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在兄弟相争中的机智与才情。据《世说新语》记载,曹操之子曹丕即位后,对弟弟曹植心存猜忌,试图以“七步成诗”的方式逼迫曹植自尽。然而,曹植在极短的时间内吟出一首千古传诵的诗作,不仅保全了性命,也展现了其卓越的才华。
一、原文及译文
| 内容 | 解释 |
| 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 | 煮豆子时燃烧的是豆茎,把豆子磨碎做成汁。 |
|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 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中哭泣。 |
|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我们本是同根所生,为何要互相煎熬得如此急迫? |
这首诗通过比喻的方式,表达了曹植对兄弟相残的无奈与悲愤,同时也暗含对哥哥曹丕的劝诫。
二、历史背景
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是曹操的第三子,才华横溢,曾被寄予厚望。但因政治斗争,最终未能继承王位,而由其兄曹丕继位。曹丕登基后,对曹植怀有戒心,常加防范。传说中“七步诗”的故事正是这一时期的历史写照。
三、艺术特色
| 特点 | 说明 |
| 语言简练 | 全诗仅二十字,却寓意深刻。 |
| 比喻生动 | 用“豆”与“萁”比喻兄弟关系,形象贴切。 |
| 情感真挚 | 表达了对亲情的珍视与对权力斗争的无奈。 |
四、影响与评价
| 影响 | 说明 |
| 文学价值 | 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 |
| 文化象征 | “七步诗”成为才思敏捷与忠孝仁义的象征。 |
| 教育意义 | 常用于教育子女珍惜亲情、反对骨肉相残。 |
五、总结
“曹植七步诗”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历史、情感与智慧。它提醒人们,在面对矛盾与冲突时,应以理性与仁爱为本,而非陷入无谓的争斗。曹植的才情与智慧,至今仍令人敬佩。
| 项目 | 内容 |
| 标题 | 曹植七步诗 |
| 作者 | 曹植 |
| 朝代 | 东汉末年 |
| 风格 | 比喻、抒情 |
| 主题 | 兄弟情深、人生无常 |
| 影响 | 文学典范、文化象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