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步履蹒跚解释及成语典故介绍

2025-10-27 17:34:41

问题描述:

步履蹒跚解释及成语典故介绍,卡到怀疑人生,求给个解法!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27 17:34:41

步履蹒跚解释及成语典故介绍】“步履蹒跚”是一个常用于描述老年人或行动不便者走路缓慢、不稳的成语。它不仅具有形象生动的语言特点,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以下是对该成语的详细解释及其来源的介绍。

一、成语解释

词语 含义
步履 走路、步伐
蹒跚 腿脚不稳,走路摇晃的样子

整体解释:

“步履蹒跚”形容人走路时腿脚不稳、步伐缓慢,多用于描写年老体弱或身体有疾的人行走的状态。也可用于比喻事物发展缓慢、进展艰难。

二、成语出处与典故

出处 内容 说明
《晋书·王导传》 “导性宽厚,每遇艰危,未尝失色,虽步履蹒跚,亦能自持。” 该句出自《晋书》,描述的是王导在困境中仍能保持镇定,即使走路不稳也依然坚强。
《红楼梦》 “贾母年高,步履蹒跚,行动不便。”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用此词描写贾母年迈体弱的状态,增强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感。

典故背景:

“步履蹒跚”最早见于古代史书和文学作品,最初用来形容年老体衰之人。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一成语逐渐被广泛使用,不仅限于描写老人,也可用于表达某种状态的迟缓或困难。

三、现代用法与语境

使用场景 示例句子
描述老年人 “爷爷年纪大了,走起路来步履蹒跚。”
比喻发展缓慢 “公司发展缓慢,步履蹒跚地前行。”
文学描写 “他步履蹒跚地走进房间,仿佛每一步都承载着沉重的回忆。”

四、总结

“步履蹒跚”是一个富有画面感和文化深度的成语,既可用于描写人的外在状态,也可用于比喻事物发展的迟缓。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如《晋书》和《红楼梦》等经典作品中均有相关用例。在现代汉语中,这一成语依然被广泛使用,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延续性和生命力。

表格总结:

项目 内容
成语 步履蹒跚
含义 形容走路缓慢、不稳,多用于年老体弱者
出处 《晋书》《红楼梦》
典故 描述王导镇定自若、贾母年迈体弱
现代用法 描写人物、比喻发展缓慢、文学描写
文化意义 反映传统文化中对年老者的尊重与描写

通过了解“步履蹒跚”的含义与来源,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的使用方式,也能感受到汉语文化的丰富与深邃。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