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愤欲绝的绝意思简述】在汉语中,“悲愤欲绝”是一个常用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因极度的悲伤和愤怒而几乎无法承受,情绪达到顶点。其中,“绝”字是这个成语中的关键部分,理解其含义有助于准确把握整个成语的语义。
一、
“悲愤欲绝”中的“绝”,意思是“极、非常”的意思,表示程度之深。它不是指“断绝”或“死亡”,而是强调情绪的强烈和极端状态。在中文中,“绝”常用于表达极致的情感或状态,如“绝美”、“绝妙”、“绝顶”等。
因此,“悲愤欲绝”可以理解为:因极度的悲伤和愤怒,几乎到了无法承受的地步,情绪达到了极点。
二、表格展示
| 成语 | 悲愤欲绝 |
| 含义 | 因极度的悲伤和愤怒而几乎无法承受 |
| “绝”的意思 | 极、非常,表示程度极高 |
| 用法 | 形容情绪极度激动、难以控制 |
| 近义词 | 悲痛欲绝、怒不可遏、心如刀割 |
| 反义词 | 心平气和、泰然处之、无动于衷 |
| 出处 | 《汉书·东方朔传》:“悲愤欲绝,不能自已。” |
三、补充说明
“绝”在古汉语中确实有“断绝”之意,但在现代汉语中,尤其是在成语中,它的使用更加灵活。像“悲愤欲绝”这样的成语,重点在于表达情感的强烈,而不是字面意义上的“断绝”。因此,在理解和使用时,应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其具体含义。
此外,类似的成语还有“喜出望外”、“怒火中烧”等,都通过“绝”或“中”等字来强调情感的强度。
总之,“悲愤欲绝”的“绝”并非指“断绝”,而是表达一种情绪的极致状态。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更准确地运用这类成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