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色者性也下句是什么】“食色者性也”出自《孟子·尽心上》,是儒家经典中关于人性的重要论述之一。这句话常被引用,用于探讨人类本性与欲望之间的关系。本文将对“食色者性也”的出处、含义进行总结,并附上相关表格以帮助理解。
一、
“食色者性也”出自《孟子·尽心上》:“食色,人之大欲存焉;死亡,人之大恶存焉。”孟子认为,食欲和性欲是人的基本欲望,属于人性的一部分。这里的“食”指饮食,“色”指男女之情。因此,“食色者性也”可以理解为“饮食和男女之情,是人的本性”。
但需要注意的是,孟子并非主张放纵欲望,而是强调要通过道德修养来节制这些欲望,使之符合仁义之道。因此,“食色者性也”并非鼓励纵欲,而是指出人性中自然存在的部分。
二、相关资料对照表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孟子·尽心上》 |
原文 | “食色,人之大欲存焉;死亡,人之大恶存焉。” |
解释 | 食欲和性欲是人的基本欲望,属于人性的一部分 |
引申意义 | 人性中包含自然欲望,但需通过道德加以引导 |
孟子观点 | 不主张放纵欲望,强调仁义教化的重要性 |
现代解读 | 可理解为对人类本能的客观描述,而非鼓励放纵 |
三、结语
“食色者性也”作为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命题,揭示了人性中不可忽视的自然欲望。它不仅是对人类本性的客观描述,也提醒我们在面对欲望时应保持理性与道德自觉。通过对这一句话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身,从而在生活与修行中达到平衡与和谐。
如需进一步了解《孟子》其他篇章或相关哲学思想,可继续阅读《孟子》全书及相关注解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