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子为相文言文翻译及原文】在古代文献中,“田子为相”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出自《韩非子》。该文通过讲述田子担任国相后因私利而失民心的故事,揭示了为官者应以民为本、廉洁奉公的道理。
一、原文
>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对曰:“吾受禄,不敢以私。”母曰:“吾闻之:‘君子不以利害义。’今汝食禄,而以私藏,是与盗无异也。若如此,吾不汝养矣!”遂不受。
二、白话翻译
田子担任国相三年后,回家探亲,带了一百镒的黄金献给母亲。母亲问他:“你从哪里得到这些金子?”田子回答说:“这是我做官所得的俸禄,我不敢私自收藏。”母亲说:“我听说:‘君子不应因为利益而损害道义。’你现在拿了俸禄,却私自收藏,这和偷盗有什么区别呢?如果这样,我就不再供养你了!”于是拒绝接受。
三、
这篇文章通过田子与母亲的对话,强调了为官者应廉洁自律、不谋私利。母亲的劝诫不仅体现了传统儒家思想中的“义利之辨”,也反映出家庭伦理对官员道德的深远影响。
四、关键信息对比表
| 项目 | 内容 | 
| 文章出处 | 《韩非子》 | 
| 故事人物 | 田子、田子之母 | 
| 故事背景 | 田子为相三年后回家探亲 | 
| 主要情节 | 田子带俸禄黄金回家,母亲拒绝接受 | 
| 核心思想 | 廉洁奉公,不谋私利;义利分明 | 
| 道德启示 | 为官者应以民为本,不因私利损害道义 | 
| 文化意义 | 反映古代儒家对官员道德的要求 | 
五、结语
“田子为相”虽短小精悍,但寓意深刻。它不仅是对古代官员行为规范的警示,也是对现代人如何处理权力与道德关系的启发。在当今社会,这种“义利之辨”的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上就是【田子为相文言文翻译及原文】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