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襟危坐的危是什么】“正襟危坐”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态度严肃、举止端正。但很多人在第一次看到这个成语时,可能会疑惑其中“危”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其实,“危”在这里并不是“危险”或“危机”的意思,而是有其特定的语义。
一、成语解析
“正襟危坐”出自《礼记·曲礼上》:“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正襟危坐,非礼也。”这里的“正襟”是指整理衣襟,使其端正;“危坐”则是指端坐,保持身体挺直、姿势庄重。
所以,“正襟危坐”整体意思是:整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形容人态度严肃、神情专注、举止得体。
二、“危”的具体含义
在“正襟危坐”中,“危”字的本义是“端正、正直”,而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危险”。这种用法在古汉语中较为常见,例如:
- 危言:正直的言论。
- 危行:正直的行为。
- 危坐:端正地坐着。
因此,在“正襟危坐”中,“危”是“端正、正直”的意思,与“危险”无关。
三、总结对比
| 词语 | 常见解释 | 实际含义 | 出处/用法 |
| 正襟危坐 | 形容人坐姿端正、严肃 | 整理衣襟,端正地坐着 | 《礼记·曲礼上》 |
| 危 | 危险、危机 | 正直、端正 | 古文中常用作“端正”之意 |
四、结语
“正襟危坐”中的“危”并非“危险”之意,而是“端正、正直”的意思。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古文成语的原意,避免误解。在日常使用中,我们也应根据上下文来判断词语的真实含义,尤其是一些具有多义性的汉字。
通过这样的分析可以看出,语言的演变和词义的变迁往往需要结合历史背景和文化语境来理解。只有深入学习和研究,才能真正掌握汉语的精髓。
以上就是【正襟危坐的危是什么】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