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舞足蹈是什么词语】“手舞足蹈”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非常高兴、激动或兴奋时的动作表现。这个成语形象生动,能够让人联想到人们在极度喜悦时的夸张举动。
一、词语解析
| 词语 | 手舞足蹈 |
| 拼音 | shǒu wǔ zú dǎo |
| 出处 | 《诗经·大雅·烝民》:“天子是若,明命载孚,于乎!前王不忘,民之秉彝,好是懿德。”(注:原意为动作协调,后引申为高兴时的表现) |
| 含义 | 形容人因高兴、激动而手和脚都动起来,表现出极度兴奋的样子。 |
| 用法 | 多用于口语和文学作品中,形容情绪高涨的状态。 |
| 近义词 | 兴高采烈、喜不自胜、欢天喜地 |
| 反义词 | 呆若木鸡、无精打采、垂头丧气 |
二、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示例句子 |
| 喜讯传来 | 他听到自己被录取的消息后,激动得手舞足蹈。 |
| 节日庆祝 | 孩子们在春节时手舞足蹈,欢庆新年的到来。 |
| 表演节目 | 演员在台上表演时,动作夸张,显得手舞足蹈。 |
三、常见误用与注意点
- 误用情况:有人会误以为“手舞足蹈”是贬义词,但其实它更多是中性或褒义,取决于语境。
- 注意点:不要将“手舞足蹈”用于描述愤怒或失控的情绪,这样容易引起误解。
四、总结
“手舞足蹈”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常用于表达人们在喜悦、激动时的肢体语言。它不仅生动形象,还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在日常交流中合理使用这一成语,可以让语言更加丰富多彩。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欢迎继续提问。
以上就是【手舞足蹈是什么词语】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