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酒徒的典故出处】“高阳酒徒”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不拘小节、放浪形骸、嗜酒如命的人。这个典故最早出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讲述的是汉初人物郦食其(lì yì jī)与刘邦之间的故事。
一、典故
在秦末乱世中,郦食其是一位有才学但穷困潦倒的儒生。他投奔刘邦时,因身份低微,未能立即受到重视。然而,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口才,最终赢得了刘邦的赏识,并为刘邦出谋划策,帮助刘邦取得了一些关键战役的胜利。
据《史记》记载,郦食其曾对刘邦说:“臣闻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这句话让刘邦深感佩服。后来,郦食其还劝说齐王田广归顺刘邦,结果齐王听信了他的话,放弃了抵抗。但后来韩信攻齐,导致齐王被杀,郦食其也被韩信所杀。
在这一过程中,有人称郦食其为“高阳酒徒”,意指他虽然出身寒微,却好酒贪杯,性格豪放不羁,不拘礼法。这并非贬义,而是对他洒脱性格的一种描述。
二、典故出处表格
项目 | 内容 |
典故名称 | 高阳酒徒 |
出处 |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
涉及人物 | 郦食其、刘邦、韩信、齐王田广 |
背景 | 秦末汉初,群雄割据,郦食其投奔刘邦 |
故事概要 | 郦食其虽出身贫寒,但才智过人,因好酒而被称为“高阳酒徒”,后助刘邦谋略,最终被韩信所杀 |
成语含义 | 形容不拘小节、豪放不羁、嗜酒如命之人 |
文化意义 | 展现了汉初士人的风采与命运起伏 |
三、结语
“高阳酒徒”不仅是对郦食其个人性格的写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士人阶层的风貌。这个典故在后世常被引用,用来形容那些个性鲜明、不畏权贵、敢于直言的人。虽然“高阳酒徒”表面上是对其饮酒习惯的描述,但更深层的意义在于表达一种自由不羁的精神追求。
以上就是【高阳酒徒的典故出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